最近阿里系减持圆通套现9.5亿的消息,像颗深水炸弹炸开了快递江湖。这家曾经豪掷66亿拿下圆通12%股份的电商巨头,现在却开始"割肉离场"。这不禁让人想起去年阿里清仓大润发、转让银泰百货的连环操作。更耐人寻味的是,就在减持圆通的同时,菜鸟却传出了全面回购股权的消息。
种种迹象显示,那个四处买买买的阿里时代正在落幕,取而代之的是"壮士断腕"式的战略收缩。当快递行业还在价格战的泥潭里打滚时,阿里这波操作究竟藏着什么深意?是菜鸟要单飞了?还是整个物流江湖要变天了?
一、9.5亿减持背后:阿里在下一盘大棋
杭州灏月这次减持圆通的操作堪称"闪电战"。3月12日刚收到通知,次日就发公告,留给市场反应的时间不到24小时。但仔细算算账会发现,这波操作其实早有预兆。去年阿里网络把圆通股份转给杭州灏月时,就埋下了"金蝉脱壳"的伏笔。现在2%的减持虽然不伤筋动骨,但释放的信号比套现金额更值得玩味。
看看阿里最近两年的动作,完全是在玩"断舍离":快狗打车亏了三年赶紧甩卖,银泰百货说抛就抛,连亲儿子大润发都能说不要就不要。这种操作逻辑就像老北京涮羊肉——只留最嫩的部位。用阿里高管的话说:"非核心业务必须尽快转盈利,否则就出清。"圆通虽然业绩不错,但毕竟不是亲生的,在菜鸟日益壮大的今天,自然成了优先调整的选项。
二、菜鸟上位记:从"备胎"到"正宫"
要说阿里物流布局最大的变数,非菜鸟莫属。这个2013年成立的物流平台,最初只是个整合资源的"中间商",现在却要挑起大梁。最明显的信号是去年撤回上市申请后,阿里开始全面收编菜鸟股权。中通、申通手里那点股份被尽数收回,现在连员工期权都改成了长期现金激励,摆明要搞"中央集权"。
这种转变背后藏着马云式智慧。想当年三通一达混战,阿里左手投资圆通右手布局中通,玩的是制衡术。但现在快递江湖格局已定,菜鸟需要的不再是诸侯割据,而是铁板一块。特别是国际物流这盘棋,菜鸟现在海外仓储面积超500万平,跨境包裹量日均超450万单,没有绝对控制权根本玩不转。
三、快递行业的中年危机:价格战打不动了
就在巨头们忙着调整股权时,基层网点老板们正经历着最难熬的春天。义乌市场快递单价跌破0.8元,北京五环外的快递小哥月跑单量过万却存不下钱。这场持续十年的价格战,已经把行业利润率压榨到不足5%。最魔幻的是,现在发个快递比点外卖还便宜——三块钱能送300公里,却买不到一杯奶茶。
新实施的《快递市场管理办法》更像一盆冷水。以前快递柜随便放,现在未经同意放驿站最高罚3万。杭州某网点老板算过账:按新规执行,每个快递员日派件量要砍半,人力成本直接翻倍。这逼得通达系开始搞"服务分层",学顺丰搞起了时效件,但消费者习惯了低价,涨价谈何容易。
四、未来出路:从"送得快"到"送得值"
当低价内卷走到死胡同时,头部玩家们开始另辟蹊径。顺丰在鄂州投500亿建亚洲最大货运机场,京东物流把航空件比例提到15%,连极兔都在中东搞起了海外仓。这些动作都在说明:快递行业的竞争正在从地面转向天空,从国内卷到国外。
菜鸟的玩法更聪明。通过整合天猫超市、淘菜菜的物流需求,他们硬是把"次日达"做成了标配。现在又拉着速卖通搞跨境5日达,直接把国际物流时效砍半。这种生态化打法,正是圆通这类传统快递企业最缺的基因。
五、阿里系撤退留下的真空地带
阿里减持圆通最直接的影响,是物流江湖的权力重组。要知道当年阿里投资快递公司,看中的不仅是物流网络,更是数据金矿。现在菜鸟羽翼渐丰,这些"外部力量"自然要逐步剥离。但这也给其他资本留下了机会——最近半年,极兔获国资背景基金加持,京东物流牵手德邦,中通在东南亚买买买,每个动作都在填补阿里撤退后的空白。
不过最该警惕的是拼多多系。旗下极兔速递去年就吃下东南亚15%市场份额,现在又借着Temu的东风猛攻欧美市场。这种"电商+物流"的闭环模式,正是当年阿里想通过菜鸟实现的梦想。
阿里减持圆通看似是桩普通股权交易,实则揭开了物流行业剧变的序幕。当资本游戏转向生态竞争,当价格战升级为科技战,这个关乎14亿人包裹的行业正在经历最深层次的变革。或许用不了三年,我们收发快递的方式会彻底改变——可能是无人机送货到家,可能是社区驿站变身前置仓,又或许菜鸟真的能一统江湖。但唯一确定的是,这场物流业的"权力游戏",才刚刚演到高潮。